臺南慈中與成大外籍生食農體驗玩「粽」藝
5月10日清晨,臺南下起滂沱大雨,但臺南慈濟高中與成大外籍生的熱情不減,準時出發前往白河的將軍山農場。農場主人魏宗淇先生原為教師,返鄉推廣食農教育,讓臺南慈中師生與成大外籍生們有機會親身體驗農村生活與多樣手作課程。
課程開始,師生共同探討環境變遷與人口增長對農業的衝擊。稻米需耗時三、四個月才能成熟,讓大家更體會農民辛勞。緊接著,雙方一起進行「粽藝玩很大」手作活動,從洗粽葉到包粽子,每個步驟都蘊藏技巧。儘管第一次包粽子手法生疏,但每顆粽子都充滿特色與樂趣。
在等待粽子煮熟時,各組利用指定食材合作烹飪,發揮創意,創作屬於自己組別的午餐,大家分工洗菜、炒菜、炒飯、採番茄及草莓。餐前,臺南慈中學生與成大外籍生在綿綿細雨中合唱「感恩歌」,感恩天恩、父母恩、師恩及眾生恩。
下午,大家以蓮藕粉自製天然染料,創作專屬圖騰。農場提供重複使用的工具,如冰棒棍、竹筷、彈珠、高爾夫球等,讓作品別具意義。接著製作紅土鹹鴨蛋與竹水槍,大家在雨中及竹水搶的水柱中玩得不亦樂乎,展現滿滿活力。
壓軸的「我的家鄉分享」最受期待,臺南慈中學生在帶著大家跳OK歌暖場後,分享台南白河區的蓮花、木棉花、蓮子、關子嶺溫泉;端午節與粽子的意義;表演豎琴。來自祕魯、聖文森籍格瑞那丁、泰國、印度、印尼的學生介紹其家鄉的語言、美麗的風景、飲食與文化,活動在熱情交流中圓滿落幕。
臺南慈中黃同學表示:「無論在英文簡報的呈現,或今天的活動過程,我認為我還是有些進步的空間。雖然我的英文口說能力並非特別精通,但我還是很努力的用英文與我的學伴溝通,而且在活動的中後期我們也都相處得很融洽。」
臺南慈中周同學表示:「我這次其實是帶著一個很興奮的心情來參加活動,而我的學伴一見到我就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因為他來臺灣長達三年,所以他對臺灣也很了解,一直跟我分享臺灣有哪裡好玩的地方,但是我都沒有去過,透過他的分享讓我看見外國人眼中的臺灣,更吸引我想去看看。」
臺南慈中郭同學表示:「我的學伴是泰國人,他一上車就很熱情的跟我說『你好!』我非常驚訝。我們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聊天,一起度過開心的一天。今天的活動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很開心,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參加!」
此次大手牽小手交流活動,不但增添了臺南慈中各個同學英文表達的自信,還和成大外籍生牽起了友誼的橋樑,從一開始的生疏到無話不談的合作夥伴,成為彼此回憶中的一部分。
撰文:陳亮穎
攝影:蔡錦鳳、陳亮穎
課程開始,師生共同探討環境變遷與人口增長對農業的衝擊。稻米需耗時三、四個月才能成熟,讓大家更體會農民辛勞。緊接著,雙方一起進行「粽藝玩很大」手作活動,從洗粽葉到包粽子,每個步驟都蘊藏技巧。儘管第一次包粽子手法生疏,但每顆粽子都充滿特色與樂趣。
在等待粽子煮熟時,各組利用指定食材合作烹飪,發揮創意,創作屬於自己組別的午餐,大家分工洗菜、炒菜、炒飯、採番茄及草莓。餐前,臺南慈中學生與成大外籍生在綿綿細雨中合唱「感恩歌」,感恩天恩、父母恩、師恩及眾生恩。
下午,大家以蓮藕粉自製天然染料,創作專屬圖騰。農場提供重複使用的工具,如冰棒棍、竹筷、彈珠、高爾夫球等,讓作品別具意義。接著製作紅土鹹鴨蛋與竹水槍,大家在雨中及竹水搶的水柱中玩得不亦樂乎,展現滿滿活力。
壓軸的「我的家鄉分享」最受期待,臺南慈中學生在帶著大家跳OK歌暖場後,分享台南白河區的蓮花、木棉花、蓮子、關子嶺溫泉;端午節與粽子的意義;表演豎琴。來自祕魯、聖文森籍格瑞那丁、泰國、印度、印尼的學生介紹其家鄉的語言、美麗的風景、飲食與文化,活動在熱情交流中圓滿落幕。
臺南慈中黃同學表示:「無論在英文簡報的呈現,或今天的活動過程,我認為我還是有些進步的空間。雖然我的英文口說能力並非特別精通,但我還是很努力的用英文與我的學伴溝通,而且在活動的中後期我們也都相處得很融洽。」
臺南慈中周同學表示:「我這次其實是帶著一個很興奮的心情來參加活動,而我的學伴一見到我就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因為他來臺灣長達三年,所以他對臺灣也很了解,一直跟我分享臺灣有哪裡好玩的地方,但是我都沒有去過,透過他的分享讓我看見外國人眼中的臺灣,更吸引我想去看看。」
臺南慈中郭同學表示:「我的學伴是泰國人,他一上車就很熱情的跟我說『你好!』我非常驚訝。我們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聊天,一起度過開心的一天。今天的活動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很開心,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參加!」
此次大手牽小手交流活動,不但增添了臺南慈中各個同學英文表達的自信,還和成大外籍生牽起了友誼的橋樑,從一開始的生疏到無話不談的合作夥伴,成為彼此回憶中的一部分。
撰文:陳亮穎
攝影:蔡錦鳳、陳亮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