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博物館巡迴展在學東
中華郵政公司為善用郵政博物館資源,結合公益活動,提供全國各地民眾、學子認識郵政及欣賞郵票之機會,特別辦理「郵政博物館巡迴展」。該列車14日在臺南市安南區學東國小揭幕,展出品相當豐富,讓小朋友大開眼界,也增長知識。現場展出仿製清光緒年間的我國最古老的信筒等模型,在早期及近代郵件運輸工具模型等郵政文物上,說明古早時代郵運的艱難。
負責導覽解說的台南郵局張專員表示,大清郵政成立於1896年,到了1906年,也就是清光緒32年,開始設置信筒收信,因此大清郵筒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目前展示的郵筒是參考當年的樣子仿造而成的模型。
這次展出的郵政文物,還有台灣早期各式郵筒的演變模型展,除了寄信的郵筒外,還有難得一見的受信郵筒。張專員表示,這種稱為「公用受信箱」的受信郵筒,廿餘年前在台灣的山區等偏遠地區十分常見,因於住戶分散,送信不便,而在部落設置筒的受信箱,郵差將信件送達後,再由里長取出分送到各收信人手中,其功能類似現今的大樓管理員送信的模式,現已很少見。
學東校長張銘堅表示,中高年級的社會科有介紹台灣郵局的演變,這次巡迴展的舉辦,透過動畫教學、實作及趣味遊戲,讓學生對台灣郵政發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次巡迴展還設置臨時郵局,出版學東專屬的首日封,吸引愛好集郵的人士遠道而來,學校一早也透過社區廣播系統邀請社區民眾前來參觀這機會難得又別具意義的巡迴展。
負責導覽解說的台南郵局張專員表示,大清郵政成立於1896年,到了1906年,也就是清光緒32年,開始設置信筒收信,因此大清郵筒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目前展示的郵筒是參考當年的樣子仿造而成的模型。
這次展出的郵政文物,還有台灣早期各式郵筒的演變模型展,除了寄信的郵筒外,還有難得一見的受信郵筒。張專員表示,這種稱為「公用受信箱」的受信郵筒,廿餘年前在台灣的山區等偏遠地區十分常見,因於住戶分散,送信不便,而在部落設置筒的受信箱,郵差將信件送達後,再由里長取出分送到各收信人手中,其功能類似現今的大樓管理員送信的模式,現已很少見。
學東校長張銘堅表示,中高年級的社會科有介紹台灣郵局的演變,這次巡迴展的舉辦,透過動畫教學、實作及趣味遊戲,讓學生對台灣郵政發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次巡迴展還設置臨時郵局,出版學東專屬的首日封,吸引愛好集郵的人士遠道而來,學校一早也透過社區廣播系統邀請社區民眾前來參觀這機會難得又別具意義的巡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