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行動學習增進孩子的國際觀

2015-02-25 @ 樹林國小 已有 5431 次點閱教導處 報導

 
一、前言
教育的過程中,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自學能力,透過課程的設計讓原本枯燥的內容,可以讓孩子學的有興趣,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結合行動學習,我們將學習的觸角從教室轉移,讓孩子可以在戶外的學習情境中進行學習。學習的過程老師的職責在於設計任務,透過任務的設計引導孩子蒐集資訊,自學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嘗試從國際關的課程進行改變,希望可以提供孩子更有效的學習。
二、樹林的國際觀課程
以往課程中介紹台灣附近週遭的國家,孩子並不會有很深的感受,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遙遠的知識,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與行動學習的載具結合,讓整個學習課程可以有所修正,透過遊戲的學習過程讓孩子找回學習的動機。
利用網路上的資料庫資源,我們篩選了二十個國家的國旗,並尋找出毎個國家三種不同的特色,希望孩子在學習後可以對這些國家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認知。在這些國家中,我們也也挑選學校中新住民的國家,讓孩子在進行學習活動時,對於這些國家也可以有所認識,增進孩子彼此之間互動的機會。學習的情境,我們挑選教室外的柱子進行學習場域的佈置,這地點是孩子最有機會接觸的場域,也較容易營造出學習隨手得的學習情境。
從國旗、三個提示,在中年級與低年級就可以發展出很多的學習活動,包含認識國家、與特色,國家國名猜猜猜……等。在高年級部分,我們還提供連結QR Code的提示,將QR Code的結果引導到維基百科上,讓孩子可以透過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進行加深加廣的學習,老師可以進行高層次的學習活動(例如:你是總統要結交哪些盟友?、猜猜哪些是民主國家?.....等。)讓高年級的孩子可以透過網路上的資料閱讀後進行判斷,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激發孩子的思考。資訊運用部分,我們希望孩子可以透過QR Code,學會資訊化後知識取得的模式,因為部分的展覽館(例如:歷史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等)都有相同的應用,透過課程的設計引導孩子學會正確使用行動載具幫助學習。
三、結語
學習的過程將孩子的學習延伸到戶外,在下課時間可以發現孩子都聚集在柱子下,一起討論這是哪個國家,甚至還會提到這國家是媽媽的故鄉,下面提示的故鄉特色是什麼?在這種交談互動中,孩子的國際視野增加了,也更樂於分享媽媽故鄉的一切,在這分享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孩子分享的自信與喜悅,這是我們非常開心的發現。
孩子在進行數位筆記探究學習過程中,在知識的學習部分了解各國的國旗與特色,透過QR Code,孩子也會開始學習觀看網路上的資料,結合老師的設計的提問,從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進行探究與整理,並與同學分享自己想與哪一個國家建交,建交的原因為何。
觀察整個孩子的學習過程,發現課程設計增進了孩子間的彼此互動,也提升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從孩子的報告內容也可以發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唯分享的內容深度不足,是此課程可以修正的部分,感謝執行相關課程的老師一同參與。
 
:::

快速登入

近期新聞

https%3A%2F%2Fschnews.tn.edu.tw%2Fmodules%2Fschnews%2Findex.php